今天看到朋友的一篇文章《10個過了N2卻還沒發現的日語的事實》,引发了一些思考。
该文章大概是描述博主在过了日语N2的情况下,仍然存在一些看似很基础的问题。(除开第十条,毕竟第十条是在N1中会大量涉及的考点)
在逐一看完十条问题后我的心境是由惊叹到淡定的。一方面感叹"惊了,这些都不知道?!",一方面想想也不足为奇了。我周边朋友也有很多是这种情况。
评论里博主有写到
JLPT的N2合格和真正達到N2水平是兩碼事
在一定程度上我也是赞同的。同理N1也是。所以才会有"N1才是学日语的开始"这种说词。且这句话并不是凡尔赛,不仅是日语学习者人口相传,就连全日制学校的老师也是这么教导我们的,事实也是如此,我从几个方面进行举例:
- 从自己的学校来看的话,日语专业的学生大概是从二年级就开始陆续考N1,三年级末期基本90%的人都持有N1。拿到N1后并不是终点,后面不还是会有1-2年的课程,还有地狱级的专八。
- 日语专业的同学可能会受日本文化的影响,“N1才是学日语的开始”,更多时候,是一种谦卑。
- N1 ≠ 动漫、日剧不需要字幕。
- N1 ≠ 能在日本的各个场合进行会话。
跑题了,回到文章标题。持有证书真的就具备对应能力了吗?
讲道理来说,我只能得出
持有证书 ≤ 应具备的能力
换句话说,持有证书不一定具备对应能力
近期碰巧我也考职称。7月份软考成绩公布,庆幸自己低分飘过。
虽然过了,但我依然什么都不会,连课本都没有,也没报过什么班,全是靠反复刷题通过了考试。这种现象是引人深思的,相信有很多跟我一样的人。
周围的同事还在考一建、消防证、注会、PMP等。同理这些证书也一样,都可以通过有目的性的反复训练,在最后考试中合格并取得证书。我不清楚“应试教育”中培养出的人会对社会带来怎样积极的影响,这里也不敢做讨论。其实“应试教育”与“素质教育”早已争论多年。
但至少持有证书大多数情况下肯定是比没有证书好的,毕竟再差也有一定的知识储备,虽然可能是碎片化的。
然而最终为了应对残酷的内卷,我们只能不断提升自己,一路向前罢了。